top of page

第四十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頒獎禮之夜.揭曉六項大獎

第四十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頒獎禮之夜」星級評審團及提名候選人出席,已於2017 年 4月 23日假香港文化中心隆重舉行,公布本年度五項大獎︰火鳥大獎競賽項目下的「新秀電影競賽」、「紀錄片競賽」和「國際短片競賽」,以及「國際影評人聯盟獎」與「天主教文化獎」。今年新增「觀眾票選大獎」的得主亦同場公布。

五項競賽各設獨立評審團,成員包括憑新作《獵肉者鄙》榮獲柏林影展艾佛鮑華銀熊獎的波蘭名導安妮茜嘉賀蘭、多倫多電影節前節目策劃哥連吉迪斯、法國世界報影評人湯馬士蘇天奴、本地著名演員黃秋生、法國新浪潮導演伊力盧馬御用剪接師雪美蓮及加拿大導演安瑪莉費蘭明等知名人士(評審團名單詳見附錄)。導演賈樟柯亦親臨擔任「國際短片競賽」的頒獎嘉賓。今年火鳥大獎由本屆電影節的主題設計師黃新滿重新設計獎座,以復古未來派風格展現新氣象。

「新秀電影競賽」鼓勵新晉電影人努力探索及開拓當今電影更多的可能性。今年八部入圍影片來自多國,包括南韓、格魯吉亞、印度、法國、葡萄牙、法國、美國、中國及日本。娜娜雅夫蒂米舒維莉及西門格羅斯憑《逃出安樂窩》勇奪火鳥大獎殊榮,評審團予以甚高評價:「影片細緻描繪社會及心理的改變,如何影響傳統社會的兩性角色。導演透過出色的演員組合,含蓄而真實地刻劃出家庭的千絲萬縷。」而評審團獎得主則為阿密特馬素卡執導的《五星級選戰》,評審團稱讚「導演以睿智和感人的方式,呈現了分化國家的政治狀況。電影在幽默和失望之間取得巧妙平衡,並排除萬難,展現對民主的堅信。」

電影節同樣重視紀錄創作,特別設立「紀錄片競賽」,以表揚關注社會議題的傑出作品,亦肯定紀錄片導演在探索新形式的貢獻。本年度紀錄片競賽火鳥大獎,評審團一致認為屬於塔娜哈迪的《山居少女圖》。影片歌頌兩名居於摩洛哥北部的少女,彼此分享對生命的渴望。導演塔娜哈迪以優美的影像與內容,讓觀眾認識與世隔絕之地。而馬莉導演的《囚》則獲評審團獎,其出色之處在於「導演在講述囚的故事時,表現出慎思、尊重與耐性。馬莉引領我們走進病者的精神世界,以含蓄的方式讓觀眾深深感動。」

短片擁有獨特的創作形式和藝術價值,自成一格。「國際短片競賽」為世界各地的導演提供交流平台,分享經驗,激發創意。今年共有20部作品入圍,當中嘉貝兒利索的《樹海》勇奪火鳥大獎,評審團讚揚「此優美的短片精妙地糅合聲音、設計、色彩和動作各元素,細緻繪畫出糾結人生的沉重,並寄意於一絲希望,因為它縱使不能讓我們脫離苦境,但仍能令下一代生生不息。」西川智也執導的《十晨十夕一地平》獲評審團獎,全因「這部看似普通卻豐富無比的16毫米實驗電影,使用了似乎過時但其實更有效的類比技巧,去探索電影在呈現並扭曲真實時複雜多層的意義,包括其物理特性、時間性、空間性與精神性等。」而大衛奧維尼的《一切》則獲特別表揚,因其創出「一個360度的動畫實驗,從地球躍出宇宙,巧妙地運用舊旁白聲帶,在主題和內容上跟影像相匹配,建構起層次豐富的光影旅程。」

國際影評人聯盟是由全球專業影評人及電影傳媒人組成的國際性協會,而「國際影評人聯盟獎」目的為表揚出色的新晉導演及作品。今年的得獎者為李承元執導的《殺兄同樂日》,其優勝之處是「影片對韓國電視劇的譏諷,充滿黑色幽默與非凡創意。」

自2004年起,香港國際電影節每年均與香港公教影視協會合辦「天主教文化獎」,以鼓勵電影工作者傳達人道價值,宣揚電影對社會、人權的人文關懷。森義隆的《聖之青春》勇奪本年度天主教文化獎,評審團稱讚影片「描寫一個現代『悲劇英雄』,主角一生只在乎輸贏,因而錯過了人生中所有美好的事。影片令人深刻反省人生的意義,除卻名利外,還有愛和包容。」楊恩夏比則憑《唔多掂老師》獲特別表揚,全因電影「描述一中學教師剝削學生及家長,是一個社會縮影。讓我們反思如何面對生活在不同政治制度下的種種矛盾與不公義,但只要適得其法,仍能保存人性的尊嚴和價值,活出一片藍天。」

Info from HKIFF41

bottom of page